画院新闻
NEWS CENTER
出版画册
大展来袭!广东画院建院60周年展于12月6日开幕
2020-02-13
由广东画院和广东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广东画院建院60周年优秀作品展暨院史研究展”将于12月6日至22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据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本次大展由广东画院院长李劲堃亲自带队策划,是广东美术馆继“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综合画种·动漫作品展”之后的又一次艺术盛宴。因此,广东美术馆动用了所有12个展厅来呈现。除了作品和文献资料,一楼还设有声光电展区,观众会有非常好的互动体验。
400多件作品及千余件手稿资料精彩亮相
广东画院成立于1959年,初期称“广州国画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四大画院之一。在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和直接领导下,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广东画院已经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美术研究机构。这次展览,以 “优秀作品”和“院史研究”的呈现为主要切入方式,将广东画院成立六十年来各个时期的优秀学术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当中包括二百多位画家及多位理论家的400多件作品及千余件的手稿、文献照片等学术成果,充分展示广东画院的学术特色和整体面貌。
四牛图 1963年 方人定
60年来,广东画院画家的创作以时代性、学术性、多元性、创新性为原则,围绕不同专题而展开,当中既有对历史、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也显示出不同时期对主流话语的诠释和表达。画家们用画笔和刻刀记录了历史的苦难与欢欣,参与了社会的变革与进步,表达了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关注,从不同层面发掘了生命的存在和意义,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思考,彰显出艺术创作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这些作品和文献一定程度上反映广东画院优秀美术创作的数量、质量和学术趋势,以及画家充沛的创作热情和理想追求。
挖地道 1974年 胡一川
广东画院作为服务社会的文化单位,经历了与时代同步的各种洗礼。其中有欢欣的诞生,有蹒跚的起步,有激情的创作,有风雨的考验,有转型的焦虑,有改革的探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而贯穿这段岁月的一条主线,则是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大力扶持,以及画院全体画家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而作为对这种关爱的回报和告慰,则是各个时期广东画院优秀人才的成长,60年来,广东画院聚集了黄新波、关山月、方人定、余本等一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家、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历任在职画家,一批有才华和纯粹艺术追求的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年轻画家,共同构成了广东画坛的重要力量,使广东画院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被广泛承认。文化的继承、积累、发展使画院体制以独特的面貌得以延续,画院的学术建设通过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得以确立和提高,这些创作和研究代表着岭南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准,在创作倾向、人员结构、组织形式等方面均体现了中国特色。
春华长艳 黄新波 197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时代,以“学术立院、公益为先、传承传统、创新发展”为宗旨,把个人价值和时代价值、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并且有着鲜明艺术特色的精品力作,在艺术上不断探索、突破和超越将成为广东画院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孤云与归鸟 1986 赖少其
对话广东画院院长李劲堃——
未来将努力把广东画院打造成
中国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高地
广州日报:本次展览,不仅是广东画院60年来优秀画家的作品展现,还包括了广东画院院史研究的展呈,这一部分的展示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意义?
李劲堃:广东画院院史研究展是对画院藏品的一次活化利用,画院藏品横跨60年,显示了广东画院对地方文化持续60年的关注及其影响力,60年来画家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新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文化特征,保存了族群记忆,建构了当代中国美术的谱系与脉络,这些藏品是当代美术史研究的珍贵资源,也是社会思想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对我们的画家而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熔铸中国气派,彰显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呈现国家形象,已成为画家们的自觉追求。继承与变革、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等也一直是我们的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命题。
王玉珏 雨花石
广州日报:广东画院60年来涌现了一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一个甲子过去,对于广东画院的发展,您有什么样新的构想?
李劲堃:经过60年的发展,广东画院已成为广东美术界的重要标杆,并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画院之一,在全国历届大型展览中屡创佳绩,在全省大型美展中也多次获金奖、银奖和铜奖,作品多为国家和省、市美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画院组建之初是著名艺术家驻留之地,今后将继续强化这种功能,新画院硬件推出公益性举措,以收藏代替资助的方式,对基层艺术人才进行培养,用政府的能力扶持青年艺术家,切实扶持地市级画院。
“学术立院、公益为先”,我们将依托明年落成的广东画院新院这一全国瞩目的文化强省重大标志性建筑,以造就岭南名家大师、推出广东精品力为目标,建设广东画院研究院(60岁以上)、广东画院(在职画家)、广东青年画院(45岁以下)三大平台,开展岭南老中青美术大家推培计划——针对德高望重的代表时代、代表广东的艺术大家,以大力度、深研究、广传扬,锻铸广东美术高峰,同时力推一批德艺双馨的广东艺术中坚精英,培养一批创新力强的广东优秀青年艺术后备人才,并面向广东省各地市开展创作培训培育工作,将画院新址打造成为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重要基地、广东青年美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广东基层美术人才培训重要基地。彰显制度优势,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岭南传统文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在开放中彰显中华文明的魅力与影响,争取成为中国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高地。
俏不争春 关山月
长征第一山 黎雄才
《荷花玉兰》 王肇民
崇山如叠 许钦松
良宵 李劲堃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江粤军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江粤军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江粤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亚妮
相关附件
更多资讯
2023-10-02
2023-10-01
2023-09-04
2023-09-04
2023-09-04
2023-08-18
2023-08-15
2020-06-12
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