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画家关坚:向岭南人文环境更细节的地方深耕

2022-06-08


  关坚,1975年生于广州,现为广东画院专职画家,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关山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国家二级美术师,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第十六届广州市人大代表。
  
  作为近现代中国画大家关山月的后人,画家关坚自2018年起调入广东画院,现为广东画院专职画家,这也是他新的艺术阶段的开始。谈及中国画创作的思考,他表示,“吸收不同画种好的方法,尝试融入到中国画创作当中。”
 
海岸线系列之二
关坚
纸本设色‍
183cm×144cm
2016年
 
  参与了大型创作,深受启发
 
  记者在约定时间,来到了画家关坚工作室。一百平方米、近六米高的画室空间,如此的空间硬件,可算是全国同类画院中的佼佼者,广东画院院长林蓝也借此以鼓励画家们,有了大楼,接下来要出“大作”和“大家”。
 
  事实上,自广东画院乔迁之后,确实诞生了不少“大作”,《南粤先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百花齐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东画院再一次继承发扬了集体创作的优良传统,推出了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系列作品。
  在这里面,关坚也成为了参与重大创作的一员。像《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这样长达十六米、高三米的特别巨幅作品的创作,对于不少人都是首次,关坚也一样,他见证并参与了如此“巨型项目”从诞生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之后,感慨获益良多,他说:“在初商了草图,并反复推敲修改确定之后,然后就分工,有的人勾线、有的人染色……最后协调起来,整个过程对带领者有比较高的考验,谁擅长画什么,分工的平衡,然后时间点的规划。”林蓝院长在带领我们创作《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时候,就首先强调草图的重要性,这一步没有做好,后面就很难把控。
  “回想起来,小时候在读广美附中的时候,其实也偶然见过我的祖父关老先生对一些大型创作的用心,乃至一张草图也十分认真。当时年纪小,不太理解,现在到自己真正参与到这样的创作时,才深有体会。”关坚表示,参与了大型的创作之后,整个人的感受完全不同,很多方面都大受启发,甚至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具体创作,画院的集体创作对个体画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我日后的创作,影响就很大,我接下来的一些创作,可能也会多做草图或者小构图的准备。”
 
南国.暖风
关坚
纸本设色‍
183cm×145cm
2021年
 
  尝试用新手段表达新想法
 
  去年,关坚继续推出一批海岸线系列的作品,这是他多年前便开始关注的题材,尽管这批作品多以写生带创作的形式,但无可否认,他在画面的形式感与构成上,确实与别不同,面对一望无际、汹涌澎湃的大海,他并没有采用传统留白或者描绘水流波纹的方式,而是直接把它作为了山与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大海也成为了被描绘的对象,因此,大海有了自己艺术生命,而且不同角度所表达的大海也大有不同。
 
“我的艺术风格多少都受到欧洲的影响,尤其是色彩的运用”。他自己坦言,作品在色彩上有了自己的探索,与传统的中国画用色以及同代画家均有所不同。同时,他也不再受制于岭南温和的丘陵体貌和郁郁葱葱的植被,而是深耕到了更细节的地方,深挖出人与自然的直观印象,从而营造出一个既熟识,又新鲜的岭南人文图像。例如作品《南国暖风》,远处蔚蓝的大海被直观地表现,近景的树木花草,在风中摇曳,山体则以留白塑造,整幅画的形式感尤为新颖。而另一张作品《海岛曙色》则更为亮眼,他不但大胆地用了赤红色表达海水,在处理山体时,也凸显了岭南山水雄强的一面。而《大万山岛鸟瞰》则既有北方山水的雄伟,也有岭南茂密树林的地域特色,通过海边的场景,相融一起。而这一点,在作品《耕海》上也有所体现。
 
  评论家王嘉也有此体验,他评价道,“从山水图式的表现而言,关坚的山水画属于古人的,属于传统和经典。顺着他的山势走向,可以看到明清山水画中的谨小慎微,也可以看到宋元山水画中的胸怀坦荡。着意于笔,又不是刻意求笔,在某种程度上给关坚的山水画作品带来无比新鲜的视觉体验。”
 
  岭南画派研究中心主任王艾也认为,关坚很少像其他同门一样,在两宋院画以及新中国之后的写实主义山水画中汲取灵感、寻求启发。甚至与之相背的是,在画面视觉框架的构建上他更多的是寻求摆脱物象之形的思考。
 
  而谈及地域题材,关坚表示,“接下来会更关注岭南本土的人文环境,尽管土生土长都这么多年,对很多事物已经习以为常,但也想尝试用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手法表达。仅仅是传统的手法,不足以表达当代人所思所想。”
 
耕海
关坚
纸本设色‍
180cm×140cm
2017年
 
  对话:关老“敢于自我否定的学习态度”,对我影响最深
 
  记者:关老在哪方面对您影响最大?
  关坚:就是开放包容,敢于自我否定的学习态度。所谓法无定法,关老晚年最喜欢别人评价他“未定型的艺术家”,他晚年的时候会不断尝试一些新的手法,尽管这样的手法在外人看起来容易感觉显“生涩”,而他反而喜欢有这样的“涩”味。
  还有一点,关老以前一直强调画家应该要多出去交流,办展览,他晚年的时候,哪怕功成名就,他也笔耕不辍,各地交流,有人劝他多休息,不要太劳累,他说,能够让别人关注,除了多创作好作品,还需要多走出去交流。
 
  记者:您具体会如何推进自己的创作?
  关坚:吸收不同画种好的方法,尝试融入到中国画创作当中。如果一直熟练地用自己擅长的手法去表达,就容易僵化,缺少新鲜感,但有一点也需要强调,在当时的环境中,能够勇于尝新,勇于改变传统画法,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所以,对比之下,今天应该是我们中国画家最幸福的时代,无论用怎样的画法,不再被传统的眼光所裹挟,而且一定程度上,是鼓励求新求变,以追求自身要表达的意境。
 
关坚
纸本设色‍
180cm×144cm
2020年
 
阳江东平飞龙寺
关坚
纸本设色‍
65cm×45cm
2020年
 
阳江闸坡马尾岛
关坚
纸本设色‍
65cm×45cm
2020年
 
潮州交通站(潮汕铁路意溪火车站旧址)
关坚
纸本设色‍
138cm×69cm
2021年
 
告别麒麟岭,奔赴井冈山
关坚
纸本设色‍
138cm×69cm
2021年
 
粤西印象-阳江海岸之一
关坚
纸本设色‍
138cm×97cm
2022年
 
粤西印象-阳江海岸之二
关坚
纸本设色‍
138cm×97cm
2022年

相关附件


广东画院地址:广州白云区白云新城画院路一号   广东画院美术馆开放时间:上午9:00-下午5:00   联系电话:020-81361621

CopyRight 2022 广东画院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10474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广州​  SEO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