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院新闻
NEWS CENTER
出版画册
祝贺!林蓝院长荣获“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2022-04-15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现场
3月28日,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决定,授予广东画院院长林蓝等44名同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晓(右四),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吴华钦(右二)与获奖者李洁军(右一)、林蓝(右三)、魏葆华(右五)合影
做好“小我”深入“大我”
做好“小我”深入“大我”
此前,林蓝荣获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称号。对于此次荣获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她感受到莫大的鼓励与肯定,更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
“新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如何坚守艺术理想,时刻把个人的品德修养与作品的艺术效果有机地统一起来,对个人‘德’与‘艺’两方面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林蓝说。

人物名片
林蓝,199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获美术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会委员,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等。2016年5月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2019年12月任广东画院院长。
作品获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多项,其中国画《诗经——长歌清唱》入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财政部、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承办“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国画作品《长流不息——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民族文脉》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 “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中国美术馆藏)。公共艺术作品《广州长隆酒店》(合作)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为中国而设计——首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2004”金奖等。


长隆
林蓝
纸本设色
103cm×418cm
2020年
创作随笔
文-林蓝
中国画的写意状态和西方抽象绘画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全是直抒胸臆,与西方波洛克、德库宁癫狂、飞舞的线条表现不同,包含着理性、感性、传统、现代、自我、社会,包含着知识、文化、感知、顿悟、经营、境界等等,得先把这些功课都做完了才能厚积薄发,要求的是一种高度总结的写意状态。
首先,中国画的线条是有意味的线条,线与线间承载着形与意,承载着感性的抒发、理性的学意,承载的是中华五六千年的文化内蕴;其次,中国画线条本身即具独立性,古人在画论中说“一笔”,就是说在一笔里已经包含着画家整个人,情感、气质、学养、功力,体现着画家最大的个人特点,看一笔就知道这个画家与别的画家的区别在哪里。一笔所承载的东西含量不一样,画家自然也分出了高低不同;第三,中国画传统在线构成的内容上、线条组织的方式,留下了一些程式化的东西。很多传统写意花鸟画题材因其经典的点线组合程式而成为千古永恒的表现对象,如梅兰竹菊。古人把这几个题材的基本元素提取出来,用线去作各种各样的组合呈现,点线方圆,疏密聚散,十分凝练单纯,却又饱含传统文化寓意,艺术含量很大。所以梅兰竹菊是写意花鸟经常表现的题材。
如何通过画面中简练的几笔去表达丰富的内容含量,这是写意花鸟画最大的难点。但它的难点恰恰也是它的亮点。别的艺术品类可能有复杂、多样的手段去表现画面的内容,但写意画需要用几笔去解决同样的,甚至更多的内容,要求是简练而不是简单,那么画家情感、意绪的完满表达就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而成就的很好的技术支撑,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

诗经——长歌清唱
林蓝
纸本设色
507cm×390.3cm
2016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并永久陈列
古典气质与现代感觉的结合
古典气质与现代感觉的结合
——我看林蓝的金版水墨
文-鲁虹
林蓝对宋代绘画的喜爱,在读大学时就充分地显现出来了。据她介绍,有一次做美术史老师布置的作业,她自选的题目就是《论宋画的美》。这是一篇发自肺腑的文章,其观点也一直深深地扎根在她心里。因此,林蓝最近在一篇名为《金色的绘画》文章中充满深情地写道:
在中国美术史里,我看到了宋画。比起汉刻的深沉雄大、唐壁画的辉煌灿烂,宋绢画显得精巧而工致。在制作技术上,宋画是精到的。南宋许多无名氏留下的花鸟小品,先用墨线细勾,色彩层层渲染,花鸟结构生动,追求真实的细节。看着这些画,很多时候感到它们比真实的花鸟更清晰,更完美,比真的更强。在造景意境上,宋画也是精到的。宋画布局往往呼应绝妙,情绪中贯串着空灵与静态,是严谨与诗意的结合。
中华艺术传统渊远流长、浩如烟海,为何林蓝偏偏钟情于宋画,还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其影响?细想起来,关键就在于林蓝的精神气质、艺术追求都与其相符合。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宋画,她不但最终发现了自己,也为自己的艺术创造找到了一个良好的“起点”。按英国艺术家贡布里希的观点,她是找到了一个可以与自然相匹配的“艺术图式”。不过,与一些以刻意模仿宋画为能事的工笔画家不同,林蓝在继承宋画美术传统,力图表达宁静、淡泊、中和的美学境界时,更强调表达个人独特的艺术感觉,因为林蓝由衷地感到:个人感觉是产生于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载体,它承载着平时的经验和爱好,承载着理想与追求。忠于自己的艺术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当作一种宝贵的材料加以处理,就能通过手中的笔传达出超越宋人的现代意识,与观众达成新的交流。
在与我的谈话中,林蓝反复指出,艺术技巧不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一个艺术家应该通过作品把自己的情感以及对美的发现传达出来。如果完全屈从于宋人的技巧,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自己的作品就不会有什么价值可言,更不会有鲜明强烈的时代感。应该说,正是出于对艺术的执着,林蓝才一步一步地偏离了宋人的表现程式,进而创造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林蓝自己的话说,如今,她与宋人爬的已不是同一座山峰了。
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在画底材料的选择上,林蓝既没有采用传统的熟绢,也没有采用传统的熟宣,而是选用了一种由日本出产的金箔,原因是林蓝认为它在感觉上特别高贵、典雅,具有现代感。此外,这种材料相比传统的画底材料,更适合她所采用的一套新的作画方法。
但凡对宋画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感到,林蓝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宋画先用细线勾勒、再用色彩反复渲染的表现方式。为了追求一种更朦胧、更有肌理表现性的现代艺术境界,也为了显现偶然性、时间性的作品中的无穷魅力,林蓝更多采用的是“撞水撞粉”的技法。其好处极其明显:一方面它巧妙地打破了刻意交待物体边界的传统做法;另一方面,它又极容易将西画的一些作画技巧融入其中。比如,她的一些画中的物体边缘线就没有清楚地交待出来,有时甚至故意让不同物体的边缘混成了一片。但不可否认,这样的处理方式更接近现代人观看实物的印象。事实上,受素描教学及现代影像的长期影响,现代人观看物象的方法已经与古人有很大的区别,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亦步亦趋地按古人的方法办事,难免令画面有呆板之感。要知道,观察也好,感觉也好,都是要受具体理论框架影响的,而观察方法变了,表现方法没有不变的道理。
就处理画面大的关系而言,我们可以发现:林蓝已经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绘画的平面构成方法。故无论表现何种对象,她总是想办法让大的块面决定画面的结构性,同时使画面充满着几何的秩序,显得简洁、大气、有力。与此相关的是,林蓝还机智地运用了西画中色彩的冷暖处理法与厚堆法、光线表达法等。但她对西画的技巧并没有生搬硬套,反倒是当作借鉴,化为己有。所以林蓝的作画方法既是现代的也是传统的,既是东方的也是西方的。倘若问,林蓝的作品有什么特点?那就是:她本着一个现代中国人的感受,以优美叹咏的笔调画出了中国传统美的新篇章。又比如,林蓝在进行光线处理时,从不让画面上的光线屈从于客观自然,而是使之屈从于心灵和画面的需要,这就使所谓光线的处理在林蓝那里变成了一种新的画面构成方式。类似的方法也见于她对色彩冷暖的处理中。如果说林蓝的画在整体上仍然具有平面性与装饰性的特点,原因也正在这里。
林蓝作画的题材都是她十分熟悉与关爱的。从林林总总的折技画到各种各样的静物组合,她都用整个心灵去观察,去提炼,再定下创作主题,而后运以精心,显于妙笔,创作出精品力作。由于她的画是她本人主观精神与客观对象的高度结合,即通过意会的方式实现了对现实美的追求,所以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永不满足的林蓝在举办画展与出版画册后思考的是如何开拓新的艺术之路。她问我应该从哪儿发展,我听后笑了笑,没有作答。因为我感到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她自己的认真思考才能解决,她是她自己的上帝。但我想提醒她的是,下一步路怎样走,重要的还是要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就像她已经做过的一样。

梅坚如铁.武汉.2020
林蓝
纸本设色
211cm×171cm
2020年

岭南风情
林蓝
纸本设色
300cm×75cm×4
2018年

梦.澳门.1999
林蓝
纸本设色
211cm×171cm
2019年


千堆雪
林蓝
纸本设色
32cm×41cm×6
2015年

梅兰菊竹
林蓝
金箔设色
31.5cm×41cm×4
2006年


十香册
林蓝
纸本设色
32cm×41cm×10
2013年


天长地久
林蓝
纸本设色
240cm×240cm
2001年

清华
林蓝
纸本设色
104cm×104cm
1998年
相关附件
更多资讯
2023-10-02
2023-10-01
2023-09-04
2023-09-04
2023-09-04
2023-08-18
2023-08-15
2020-06-12
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