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画院领导及在职画家参加“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开幕式和理论研讨会

2022-04-06


开幕式现场

2月24日上午,由中国国家画院、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开幕式在郑州美术馆(新馆)举行,共展出了来自全国各地画院的903件优秀美术作品,展现了全国画院专业美术家的创作面貌与实力水平。广东画院副院长郑阿湃,创作室副主任黄国武,在职画家周正良、陈映欣、杜宁、关坚等一行赴郑州参加展览开幕式。
 
我院在职画家一行赴郑州参加“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开幕式,与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杰(左四)合照;左起:杜宁、关坚、郑阿湃、刘杰、黄国武、陈映欣、周正良

下午,“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理论研讨会”在河南黄河迎宾馆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李虹霖与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明共同主持,4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会。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背景下画院创作的品格与追求”为总议题,力图立足于新时代,探讨画院创作的当下品格与追求。专家学者的发言涉及美术史、美术批评、美术基础理论,以及现象研究、个案研究、体制研究、传播研究等方面。研讨会发言嘉宾涵盖了老中青三代,画院系统内外的理论家广泛参与,基本代表了当下画院发展的学术研究诉求。我院林蓝院长、在职理论家卜绍基等受邀线上参会,其中,林蓝院长作了关于广东画院新址建设及发展思路为主题的专题发言。

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理论研讨会现场

林蓝院长通过线上就广东画院近年来的发展思路和学术举措作了发言,认为“近年来,广东美术工作者参与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的热情越来越高,美术人才队伍已经颇具规模,美术展览平台建设具有良好基础,美术场馆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因此,对标国内国际最优最强,我们围绕‘大作’‘大师’‘大展’‘大馆’,提出了广东美术事业四‘大’工程。首先,瞄准‘大作’孵化培育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广东特色的精品力作;其次,聚焦‘大师’重点培养工程,加大岭南名家大师和优秀中青年美术人才的培养与推介力度;第三,推动国字号‘大展’落户广东工程,着力承接国内外影响力的重大展览活动;第四,抓实‘大馆’平台建设工程,建设具有全球视野、世界级标准的大型场馆。”

林蓝院长在作线上发言

在发言中,林蓝院长还强调广东画院近年将重点实施“1新址+3院+3基地”计划,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一是发挥广东画院作为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基地的作用,紧扣重大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聚焦北京冬奥会、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横琴和前海合作区“两区”等国家及广东重大题材,做好集体大型美术创作、个人专题美术创作项目献礼工程的规划,完成国家、省重点美术创作任务,孵化培育更多讴歌新时代、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的“大作”,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二是发挥广东画院作为广东美术创作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挖掘选树广东美术大家,培养广东美术中坚与后辈人才,打造领军型专业创作队伍,锻铸广东美术高峰;三是发挥广东画院学术龙头作用,对标国字头大展,组织开展重大艺术活动;四是依托我院新址作为重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强省重大标志性建筑的定位,加快推进新址建设和功能完善,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最后,林蓝院长还向大会介绍了广东画院(新址)的情况,向全国画院同行分享了新址启用后广东画院的学术探索与创作新成果。
 
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理论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顾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平,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江苏省国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刘筱,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孙献华,郑州美术馆馆长罗鸣,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天民,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吕少卿,陕西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张渝,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张惠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研究员王治,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苏刚,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设计艺术系副主任沈华清,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邢千里,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吴克军,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外聘研究员、山东大学副教授王进,河南美术出版社编辑李东岳,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外聘研究员范晓楠等先后从不同角度探讨画院的建设与发展问题。
 
第七届全国院美术作品展览作品集

与此同时,20余位全国地方画院院长,在接受采访时就“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和画院的发展建设及创作研究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我院副院长郑阿湃在接受采访中指出“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足以代表中国整个专业画院系统目前的创作水平。作为画院系统内的展览,它的举办促进了各大画院间的沟通交流与创作。面对国办专业画院今后的发展建设问题,目前画院面临着机制转变等状况,举办这样的展览,有助于促进画院创作研究、人才培养。最后,艺术家们的创作应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关注你的创作。
 
与往届不同,“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有多个亮点值得关注,首先,为给予画院不同门类美术家更加平等、均衡的展示机会,本届展览在综合考量画院各门类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往届单独一个展览的形式惯例,调整为三个展览,即“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油画版画雕塑作品展”以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书法篆刻作品展”,使得画院创作面貌和实力呈现得更加全面客观。其次,为更好地鼓励创作和激励人才,更好地发挥画院系统美术家在美术创作上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本届展览还增加了优秀作品晋京展的环节,以期扩大社会影响。第三,对于此次展览,中国国家画院始终高度重视,为确保地方画院参与的广泛性和参展作品的质量,中国国家画院还专门组织、邀请著名美术家赴省级画院调研和指导创作,因此,本届展览的初评入选数相比往届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油画、版画、雕塑门类。第四,关于展览的出版物也由往届的一本作品集与一本文集,增加至三本美术作品集与一本全国画院理论论坛文集。我院许钦松中国画《云境》、林蓝中国画《住有绿居•深圳•2020》、林永康油画《仲夏的遐想》、孙洪敏油画《我在》、陈映欣中国画《故土》、杜宁中国画《唯有葵花向日倾》、关坚中国画《南国•暖风》、李东伟中国画《海岸线•晨》、周正良中国画《芳华》等作品入编本次展览作品集,卜绍基、廖晋共同撰写的论文《回顾与展望——广东画院的建立与发展》入编此次展览的理论文集。 

相关附件


广东画院地址:广州白云区白云新城画院路一号   广东画院美术馆开放时间:上午9:00-下午5:00   联系电话:020-81361621

CopyRight 2022 广东画院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10474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广州​  SEO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