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院新闻
NEWS CENTER
出版画册
广东画院新址启用,院长林蓝:“1+3”工程锻铸美术高峰
2021-03-10
广州市白云新城画院路1号,一处极具岭南特色与中国风范的文化建筑拔地而起。这是刚刚启用的广东画院新址。
新建成的画室内,开阔的空间足以悬挂用于集体创作的巨幅画卷,桌上的毛毡留下上一次创作的丹青印记。建筑以“清泉石上流”为理念,一间间独立的画室错落于盈盈水池之间,互为风景而又互不打扰。
广东美术画院新址
1959年,广东画院的前身广州国画院成立;1979年,广东画院大楼落户流花湖畔;2020年,历时15年的筹备,广东画院新址正式启用。作为与北京、上海、江苏三大国画院并立的四大画院之一,广东画院去年迎来了自己的花甲之年。今年新址的启用,亦是广东画院的新起点。
值此广东画院新址启用暨优秀作品展开幕之际,南方+记者专访了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回顾广东画院60年发展历程,展望新址落成之后,广东画院将如何以此契机出作品,攀登广东美术文艺新高峰。
贴近时代服务人民的艺术最具生命力
南方+:请您谈谈本次优秀作品展如何借由作品展现广东画院发展的历史脉络?
林蓝:回望广东画院建院60年历程会发现,老一辈艺术家们一直以力作践行着这些艺术准则。他们一直以力作、以精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年青人 黄新波 版画 1961年
广东画院首任院长黄新波,是鲁迅先生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主将,从那时起,以艺术作为战斗武器,为社会而艺术,为民族而艺术,就已深深扎根老一辈广东画院画家的血脉里。
本次展出的《年青人》是黄新波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号召知识青年到广大农村中去。画面中的高压电架实际上象征着“新建设,新思想,新生活”,希望青年们关注火热的基层现实生活,到更广大的世界锻炼自我。
第二任院长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代表了中国画在20世纪50年代宏大创作所取得的一个高峰。关山月先生非常关注时代与生活,其代表作《绿色长城》中的木麻黄树以及海水等的画法,都是关老从生活中、从体验中得来的新的表现手法。
秋色 关山月 中国画 1988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全国美术界盛行着“红光亮、高大全”的绘画风格,广东美术却独辟蹊径,用充满生活气息、清新自然的艺术语言来反映时代主题,涌现出了汤小铭、林墉、陈衍宁、伍启中等代表性画家,形成了广东画坛“四大金刚”和美术创作的“广东方阵”。
南方+:岭南画派的一大特点就是贴近生活、记录生活,许多作品反映当下风起云涌的时代变迁。能否请您谈一谈广东画家如何用画笔记录历史,使作品与时代同频共振?
林蓝:以改革开放后的作品为例。改革开放激发了文化创新的活力,贴近现实、关注生活、服务人民的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80年代后,广东画院画家的情感与思维随时代的变化而跃动,又涌现出了王玉珏的《卖花姑娘》《冉冉》、林墉的巴基斯坦异域写生等一批作品,传递着鲜活扑鼻的时代气息。
王玉珏作为一位女性画家,具有特别细腻表现方式。本次展出的画作《乡村医生》是王玉珏学生时代的作品。她捕捉到了一个细节,乡村医生正在搓棉条,这本来是护士的工作,但乡村医生需要什么都做。
山村医生,王玉珏,中国画,纸本,1963年
尤其是写实风格人物画创作,作为近百年中国画最重要的变革点,用一种扎根于生活的姿态,表现出南国都市生活日新月异的平常态,秉承着岭南画派开派以来的“艺术要关注现实”“艺术要真诚地表现一个人的情感”的精神传统,创新表现技法形式,展示出南方画派的明丽酣畅,建立了一种“南方美感”。
南方+:本次展览充分展现了广东画院的学术特色和整体风貌,能否请您谈谈您理解的广东画院学术特色,在随时代发展中,其中又有哪些变与不变?
林蓝:回望广东美术百年历程,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艺术宗旨百年昌兴,体现了广东文化生机勃勃的特质。我们所要坚守的正是这样的传统,站在中西文明、古今文化的交汇点,不断去吸纳,创新该创新,坚守该坚守。
梅坚如铁.武汉.2020 林蓝 纸本设色 2020年
我们得出这样一条规律,艺术家要靠作品说话,艺术家要创作属于时代的作品。一方面持之以恒将自己的艺术打磨得更精湛,同时要将自身艺术特点、艺术状态贯注入讴歌时代、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宏大创作中。使“大我”里有“小我”,使其从内容到形式具有深度、高度,在当代立得住,更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将艺术家的“小我”放在更大的格局中,“大我"必使其更具张力、更为博大。
重点实施“1新址+3院+3基地”计划
南方+:近年来广东画院的工作重心?
林蓝:画院管理工作的两大重心是学术创作研究和行政管理运营。梳理好行政管理核心工作,画院方能运转良好,但一切需围绕创作研究开展,学术高度是画院存在的意义与标尺。
一方面,画院紧扣重要时间节点,提早谋篇布局,以国家、省部、院藏三级项目培育方式,做好集体大型美术创作、个人专题美术创作项目献礼工程的规划。鼓励团队集体合作,着力现实题材精品力作,积极组织建党百年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与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广东画院优秀作品展现场
另一方面,重点在建立利于艺术创作、利于艺术研究的“章”与“制”,规范党建工作各项制度和内部行政管理机制,梳理完善画院组织架构,逐步建立起与艺术研究机构相适应的有特色的党建行政管理体系。
接下来将通过新址建设优化重组机构,同时加强内部信息化系统管理,用好画院院刊、网站、信息、微信等内联外宣平台,营造良好美术创作研究氛围。
南方+:新院落成后,广东画院在未来有哪些规划,广东美术界将如何攀登文艺新高峰?
林蓝:未来,广东画院将围绕“1+3”工程,即大楼、大作、大家、大活动,依托刚刚落成的广东画院新院这一全国瞩目的文化强省重大标志性建筑,以推出广东精品力作、造就岭南名家大师为目标,以重大艺术活动为抓手,重点实施“1新址+3院+3基地”计划。
首先,着力建设广东画院研究院(60岁以上)、广东画院(在职画家)、广东青年画院(45岁以下)三大平台,开展岭南老中青美术大家推培计划,针对德高望重的代表时代、代表广东的艺术大家,以大力度、深研究、广传扬,锻铸广东美术高峰。
同时,力推一批德艺双馨的广东艺术中坚精英,培养一批创新力强的广东优秀青年艺术后备人才,并面向我省各地市开展创作培训培育工作,将广东画院新院打造成为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重要基地、广东青年美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广东基层美术人才培训重要基地。
广东画院优秀作品展现场
通过开展实施系列工程,将画家的思想统一到学术上来,真情投入,倾力创作,着力提高艺术质量与社会效益,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并有着鲜明艺术特色的精品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力求表现“小、大、正”,即小人物、大时代、正能量。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展现用心、用情、用功的时代作品,铸造岭南美术创作精品品牌。“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不断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文艺新篇章。
【记者】李培
【见习记者】王昕桐
【照片】刘力勤/画作图片由广东画院提供
编辑 徐子茗
校对 黄买冰
相关附件
更多资讯
2020-06-12
2023-06-09
2023-06-09
2023-06-03
2023-05-30
2023-05-30
2023-05-30
2023-05-30
2023-05-26
广东画院地址:广州白云区白云新城画院路一号 广东画院美术馆开放时间:上午9:00-下午5:00 联系电话:020-81361621
CopyRight 2022 广东画院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10474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广州 SEO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