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温度”展览丨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上)

2023-04-06


时代温度——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画院
展览时间:2023年3月19日-4月19日(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广东画院

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学术主持:尚辉、田黎明
会议时间:2023年3月19日下午14:00-18:00
研讨会地点:广东画院(413室)
观看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号 : 245 530 423

研讨会现场

参加研讨会的部分嘉宾合影

致辞环节

开场主持: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

        尊敬的各位远道而来的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各位领导、专家能够在百忙中抽时间参加今天下午的研讨会,下面由我介绍今天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名单。
        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马锋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四川大学教授林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徐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甄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处处长于洋,澳门高等教育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课程主任、博导黄光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杨大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若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马琳,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绘画研究中心主任王艾,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美术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庄程恒,希望从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中能为我们梳理出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新脉络,感谢各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马锋辉致辞

        20世纪以来中国画一直面临着各种新思潮、新观念的碰撞与挑战,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传承、充实、开拓、互融发展,中国画得传统之雅、凝时代之风,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新时代中国画的发展传续着经历千年的传统命脉,更面向当代中国社会的火热现实和人文风貌,以主题性和现实题材创作为主体,艺术家们用心创作了众多精品佳作,为锻造中国画的时代经典力作积累了经验,同时新时代中国画创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新关切,也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在当代,坚持守正创新,勇当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努力开创中国画创作新局面。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树牢质量意识,注重以精品奉献人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自觉用作品本身说话,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进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喜爱。
        二是弘扬优秀传统,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画创作面临的时代课题,引导创作方向,繁荣艺术创作。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实践中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艺术话语和表现体系,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树起中国画创作新风向。
        三是培养青年人才,挖掘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青年中国画创作骨干,通过选拔原创、展览推广等手段,培养优秀青年骨干、创作骨干,为繁荣新时代美术创作积蓄青年力量、提供人才支撑。
        四是强化激励机制,在艺术教育、艺术创作方面建立健全艺术、教研、创作、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出更多具有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致辞

        目前,中国画的观察方法、多样的表达方式、语言探索及中国画的理念等这些课题里包含着很多的课题,也有很多的问题在里面。时代发展与审美需求的统一是中国画的新课题,由此我想引出中国画的审美关于时代语境与语言、个体心性的深度求索。中国画创作应该在中国文人、文化里想追寻的天然状态,天然的、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生活状态、创作状态这一层面上加多体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体验要不断的用时代当中的言行和创作慢慢去领会,当代中国所影响到我们心性的时候,如何能够把传统的人文关怀通过自己的体验所呈现出来是值得思考。其次,传统文化在自我完善当中是先人后己,这种先人后己才能真正做到顺应自然,达到天然而然的境界。我认为这是在中国文化上自我完善的特有结构中,是一种自我完善的反省结构,即不断在自我当中去发现问题,并将其完善。
        今天我们画主题、画平凡生活、画自己心性当中感受到的东西,这些仍然在审美和意象、造型、笔墨中体验,所以在今天一切的创新都必须加以体验、历练、创造。这就提示创作者如何从生活与感知中深化自己的现实感,在现实感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创作者强调的一种个性化,将这种个性化融汇到中国文化的整体当中必定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研讨会发言

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

        这次展览在某种意义上展现的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画进行命运大讨论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个性创造、如何进行创新性发展所体现的中国画发展理念,是在新时代这样一个历史下背景下展开的学术研讨。
        当然,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有一个最重要的时代命题是如何抒写视觉史诗,追求历史叙事的中国画创作,虽然在古代也有历史画、也有叙事性,但依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深刻、如此恢弘的展示这100年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这是当代中国画和此前中国画发展很不一样的地方,新时代的中国画由此也和新时期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大家也可以看到当代工笔画的发展超越了对写意绘画发展的兴奋点,即在最近20年间,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中国现代工笔画院等机构举办的工笔画展览其观众、其受学术界欢迎的程度都超过了以往,因此我们学术研讨会并不仅仅停留在何以受欢迎的层面的研究和描述,我们可能更希望探讨的是工笔画发展在今天的都市时代为什么会得到发展、怎么样去发展?
        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写意画是唯一吗?我们对写意画的认识应该是一种什么样?今天的展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对象,刚刚一开始就讲了我们这个展览是当代中国画邀请展览,邀请了90余位的中国画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它是新时期以来沉淀出来的、健在的中国画家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探索、他们的回归都呈现了这个时代对中国画的一种认识,所以今天新时代的中国画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

        今天的展览叫“时代温度——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用到“时代”一词,艺术如何来表现时代主题?国画如何来创造时代的力作?这是艺术家和国画家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国画如何才能创作时代的艺术精品,我自己认为有几点:
        第一、要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气息,国画家们不仅要锤炼笔墨功夫,同时也要深入思考新时代的本质特点、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新时代背景下各类人物、企业、科技等领域的新生活方式、新情感特色,在这些方面当今的艺术家、国画家要看准时机、把握好机会。
        第二、我们要以小见大,让普通的生活能够表现出时代的本质,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表现时代生动的人物形象。眼下艺术家们更热衷对重大题材组织创作,并创作出了一批精品,由此,也就彰显出了几点矛盾之处:一是传统守见和现在展厅的矛盾;二是传统笔墨和现在材料工具图像之间的矛盾;三是传统的文人审美趣味,传统的雅致和现在艺术观念的矛盾。在创作中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也成为了大家深思的课题。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甄巍

        在当代全球化的视角下,我们说艺术对话的重要话题和中国画的问题是一样的。中国画的创作是用民族语言体现现代中国的精神气质,例如自信、建设、发展、正气、上进,一种伟大时代所具有的博大气象,蒸蒸日上等很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提供了新图像的语境,这种图像语境是我们创作出来,是理解中国人、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华文明甚至理解这个世界文明未来发展和交流的审美性情感趋势,是非常有价值的路径。
        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视野下,在中国创作中国画,包括传播、当代艺术的对话,这一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同时又具有人和科技,即中华宇宙观、生命观的当代认知在今天不得不面对的一种话题以及人力资源、生态文明的视角,以及我们要提出国际的学术话题,我认为从中国的中国画应该可以到世界的中国画,当代中国的主题就是世界绘画的主题,但这个“世界”不是西方,而是更多范围的,我们的观众应该包括也确实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中国画的发展是自己与自己的沟通,也是自我与他者的沟通。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徐虹

        谈到当代文化环境,我想从以下两方面谈起。一是具体的、生活的、物质的方面,我们从这些作品里面能看到环境对艺术家和作品的影响,例如道路、园林、高楼、广告招牌、器物样式、衣服样式、发型以及人民休闲的方式、谈话、肢体语言等都能看到这次展览中的人物画和实际生活跟时代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从另一方面看,它也代表了当代的精神和文化特色,例如自信、灵活、视域开阔与思想敏锐等,20世纪后期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他们的穿着和身边的器物、周边的环境衬托出的是一种当代人所具有的意识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由于我们看事物的视角、感情和认识不同,同样用毛笔、水墨、宣纸等材料,但因为心中想的不同,所以画出来的也就大异其趣。
        总体来看,人物画的当代气息更浓郁,这和人物与当代生活紧密相连有关系,也与画家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有关,但人物画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就是如何突破表层而深入精神层面的表现,山水和花鸟反映当代文化须借助现代形式手段,在继承传统同时以当代人的精神境界去调遣。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处处长于洋

        提出当代中国画的时代之问,里面的问题:首先是为何而问,问从何来以及提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提这些问题?如果说从中国画的时代之问的角度,我想到以下这五个点:
        一问:新时代中国画发展的艺术规律和整体特征。我们讲到“整体特征”是当代史视域中的中国画十年,如何在大的学科结构里面又能保留中国画本体最纯正的味道,同时又适应现代学科的发展,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二问:笔墨传统在当下与未来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创作重点和难点,即笔墨在当下和未来如何拓展,从哪几个角度拓展,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天拓展笔墨发展的动力和潜能。
        三问:中国画家的创作个性与时代共性的关系。当代的个体、画家的个体经验的敏锐感和水墨的表达能力问题,用画家的个性语言表现大主体、表现大场景。有时候我们在讲个体、个性时,这个个性能否承载时代,能否有一定的共鸣性?无论是人山花都有这个问题。
        四问:创作当代中国画的新时代经典的可能。新经典是否可能?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新时代的新经典,在美术史的书写和画学创作生态的双重课题之下,我们可能会遇到时代课题之下的表达问题。
        五问:图像时代中国画发展的困境和机遇。把中国画纳入在美院的体系当中,它实际是用视觉的图像经验去表现,我提出中国画的赏读是视觉的过程吗?真正意义上或更重要是视觉的过程吗?
从这一点来讲,我们确实是带着温度、近距离的角度去审视中国画,审视新时代的中国画,不能有稳定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但至少我们要逐渐靠近主流和真理。

澳门高等教育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课程主任、博导黄光辉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进入了艺术创作质的飞跃与改变,中国画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变化,创作观念不断更新,创作题材愈加多样,尤其是中国画创作语言非常丰富的,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当代画家对中国画艺术进行了宽泛的探讨,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笔墨和色彩,而是追求绘画创作语言的创新,注重章法、风格多变,借助现代媒体和特殊材料描绘出属于当代画家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中国画作品,为中国画艺术探索新领域。
        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语言的革新是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这几十年的探索、争论,开阔了中国画的视野,促进中国画发展的多元化,但我们也要明白中国画并非在于语言的形式,而应该重视其内在的精神表达,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谢赫的气韵生动都是强调中国画创作的形而上的气和韵,这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主要特征,因此我们要深入思考如何去找到中国画创作语言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们要做的是多维理解中国画传统以及对外创新的开拓,维护中国画在当下语境下的健康发展。

        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时代温度”展览丨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学术研讨会(下)。

相关附件


广东画院地址:广州白云区白云新城画院路一号   广东画院美术馆开放时间:上午9:00-下午5:00   联系电话:020-81361621

CopyRight 2022 广东画院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广州​  SEO标签